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新教材实施以来,对于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尤为重视。关于名著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的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都有诸多的思考。于是借着本次我校“双新”课程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初中语文组郑策老师于5月12日进行了《骆驼祥子》的名著导读教学实践。
郑老师以学生手绘插画作为串联起整节课内容的脉络,引发学生的形象记忆,再联系文本,赋予文字色彩和生命;通过对比两版《骆驼祥子》的结局,理解祥子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从而引发了对于悲剧背后原因的思考。
大家一致认为把《骆驼祥子》中文本和英译本两个版本结尾进行了比较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因为在对比阅读中,学生能强烈地感受到人物的悲剧性,走向对作品内涵深处的思索。课上郑老师又引入相关资料,补充介绍英译本改编的背景和作者小说创作的背景的不同,引导学生认识文学创作手法要服务于作品的主题表达,进而丰富文学鉴赏知识,提高作品鉴赏力。在探究作品内核的同时,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悲剧强烈的艺术效果,也为学生以后阅读悲剧作品打开另外一扇窗户。
本节课设计过程中得到区教研员吴勇老师的指导,观课后吴老师进行了点评:本节课目的明确,借助人物形象理解主旨,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从课程构思上看,从封面切入内容的点找的比较好,能引发学生对于整本书内容的回忆。同时从这节课中也引发了一些思考:如何构建一种从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到关注学生的阅读收获再到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的立体式的阅读教学?这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两位校领导参加了评课研讨活动,钟校长认为:语文学习是终身学习,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着眼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将阅读形成系统,而非仅仅局限于一节课。语文老师要注重阅读初期的指导、阅读过程的促进、阅读成果的分享和总结,让课堂内外的阅读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建构阅读经验,实现阅读能力、方法与习惯的有机融通,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朱校长则指出:从这节课引发开来,梳理名著阅读的方法,对于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方法论层面上的引导,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名著导读”的着重点在于“导读”二字。“导读”的核心就是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阅读行为对经典名著进行个性化阅读和理解,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郑策老师的这节《骆驼祥子》的名著导读课为全体语文老师研究“名著导读”这一全新的课型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研究案例,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研究这一课型的兴趣,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